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热点 > 正文

离职地产人涌入市场 转型又谈何容易?

来源: 第一财经 时间:2022-07-20 10:19:19

房地产市场下行,带来的不仅是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和房企经营的举步维艰,同时还意味着,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容纳呈现急遽下降的态势。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房地产行业人才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春节后开工第一周,房地产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减少29%,降幅远高于全行业的4.5%。同时,在2021年偏紧的政策环境与走低的市场需求中,房地产从业者的离职比例达到了28.8%;超57%的从业者对行业未来信心不足。

但大批量离职地产人涌入市场,转型又谈何容易。“做HR的朋友吐槽说,已经不想看地产人的简历了。”有受访者表示,有朋友去的新公司也在拖欠工资,还有的则连试用期都没过。

据上述报告数据,对于转入新行业的阻碍,68%的地产人表示,可能“缺乏新的行业经验”;“新行业的知识技能不足”、“缺少人脉资源”和“没想好进入哪一行”,占比分别为52.1%、46.3%和45.3%。

日,第一财经采访了多位已从房企离职的地产人,他们有的延续专业技能,开设计工作室或进入建筑公司;有的则彻底转变赛道,进入图书行业、手工皮具;还有人决定用一年时间深造,以寻求更好的选择。

不少地产人在寻求新出路时,把“稳”放在了关键位置上。一位当前仍在职的房企员工表示已在着手考事业编制,“没有KPI的压力,更不需要担心被优化,可以解决当下八成的焦虑情绪。”

受访人中仅有两位进入了华为的地产人表达了对当前工作状态的满意。其中一位除了地产的经历外,还有过世界五百强的工作经历,与消费者终端直接相关,这也是华为看中她的原因。在这位受访者看来,许多同行转型的难点在于是否能接受降薪,以及自身是否准备好了跨入其他行业。

事实上,无论是已踏入较为稳定工作单位,还是正在创业尝试中,处于转型中的地产人对未来的发展仍保持着观望的态度,期待着能有更好的机会“上岸”。

“生活水不能断崖式下降”

李俊是今年4月份注册的小红书账号。当时,他已经在跟公司谈劳资的相关事宜了。

“前东家是重资产型的公司,流动没那么强,资金成本很高,周转起来也就比较难。资金链出了问题。”他一边谈着赔偿,一边开始谋划出路。

设计专业出身的李俊,在地产行业摸爬滚打小二十年,涉足过住宅、高端酒店、商业综合体等多种产品,离开前已成为公司的设计副总,年薪在50万以上,支撑起了他在南京的中产家庭生活。

事实上,如果不是行业下行,叠加疫情影响,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他,原本会在地产这条专业道路上走下去,手上还有许多选择。

“我们这种岗位,接下来就是沿着公司内部的上升通道,成为设计总、副总裁,或者到外地做项目总,也可以跳槽到外单位,就算职级没有上升,起码也能是级的调动。”可惜,当下的形势阻断了这条既定的路径。

李俊起初也看过房企或者施工单位类的工作,但行业对人才需求收缩,即便身处长三角热点二线城市,市场上的用人信息也不多。“有些外地的机会,但老婆、孩子都在这边,轻易不想离开南京。”

像很多其他地产从业者一样,李俊在过去收入稳定的时期,买了公司理财产品、投资了房产。“现在理财爆雷了,无法兑付,钱拿回来的可能很渺茫。”而在楼市行情不明朗的当下,房子尽管是浮盈的状态,但挂出去也不好卖,“对比以前要降好多才能卖得掉”。他暂时并不想出手手中的资产,而是尽快从职业上寻觅条新出路。

可要真的彻底换个赛道,李俊也不知道到底要朝着哪个方向走。“地产我干了17年,现在一下子说在地产做不下去了,改行又能改到哪里去?实在是想不出来。”他觉得以现在的年纪,再进入到一个陌生的领域里去,如果没人领路,纯靠自己摸索,“都不知道怎么做”。

所以,李俊选择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建筑空间摄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摄影为爱好的李俊将此作为副业。这对地产行业来说,原本也是个刚需。“样板房需要拍摄,很多乙方、设计单位也有很多项目需进行产品推广,还有酒店开业、商户店铺、住宅中的景观示范区等等。”

为此,他特地下载了小红书,在“夏朵空间”的账号下发布自己拍摄过的作品。有个转型养老地产做适老化改造的同学告诉他,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客户都是来自社交媒体。不过,他尚未从社交台上获取新业务,“目前这个台上吸引到的好多是摄影同行,要不就是地产同行”。

当前的摄影订单主要还是来自过去认识的客户。但这部分需求因处于房地产行业上下游而有萎缩的趋势。“兼职的时候接单量还可以,现在做专职了,单子反而还没以前多,”李俊说,很多地产项目停工,售楼处、样板房建得也少了,设计单位本身的活也少了很多,也就导致摄影的业务量减少。

如果以李俊给出的价目表来看,每单的价格在4000元-6000元,这意味着每周需要固定有2-3个订单,才能与过去的收入水相当。在新推广渠道尚无成果,传统渠道业务量减少的同时,能否达到这一水,还是个未知数。

为了加大转型成功的可能,他在独自开展摄影业务的同时,最还在跟朋友张罗设计工作室,做工装家装的设计,在专业上继续深耕,“也能马上上手”。

这两条路到底哪个能成型、哪个能稳住,李俊也还在探索和彷徨中,毕竟没准哪个社交媒体上的帖子就爆了,可以吸引来业务。不过,他对转型成功、选对行业的标准还是很确定的:“收入不比以前低、生活品质不能断崖式下滑”。

“不太可能再回去了”

刘文在转行选择上,倒没有太多纠结。

研究生一毕业,刘文就踏入了地产行业,从甲方到咨询公司再回到房企,从TOP10跨入TOP4,从策划岗转向前期,至今已有7年之久。

身处西南地区一核心城市,在某TOP10房企市场客研部门任职的她,在2021年6月份对行业政策和市场未来做研判的时候,对行业的走势就已经有所预感。

“那个时候其实恒大已经爆雷了,我们内部也感觉到公司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会再获取新地块,”刘文回忆道,“我们当时的部门,是按照继续扩张的规划进行人员配置的规模,如果说公司不再获取新的地块,势必会有进行裁员。”

当时其他部门也已经陆续裁员。刘文在跟同事们讨论未来前景的时候,大家都说要降低预期,明年可能找一个月薪8000左右、稍微稳定一点、公司规模大一点的工作,已经算是很好的出路了。

2021年底,领导慢慢地向刘文透露了公司在运营层面的难题,提醒她早做准备。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开始投简历。起初也是优先投向地产。

很快,她逐渐切身体会到行业下行带来的影响。“以往跳槽的时候,主要也是投地产公司,简历投出去之后,基本上一周之内我就会收到人力的电话。不管之后的面试情况怎么样,基本上我投了就会有反馈。”刘文说,“但这次不一样,大部分公司基本上没有反馈,大多只是‘已查看’,找工作的形势很严峻。”

好在之前已经有了心理预期,刘文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地产行业中,2月份时候,她就已经在观望其他的工作,将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国企的机会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当然,稳定往往意味着工资也低一点,“这两年大环境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先就业。”

很快,刘文拿到了一家图书公司的面试机会,并成功拿到了offer。而过去在房企的经验,不仅没有阻碍她的转型,反而成了她被看中的重要因素。

在房企时,刘文的岗位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地块踏勘到市场调研、竞品的摸排以及项目的整体定位,一直到项目前期定位完成,再将项目移交给其他部门。对于分期开发的地块,其间可能涉及地块调整和营销培训,刘文在营销中期也会介入其中,并涉足后期的客户关系、业主反馈等流程。

这种带有一定普适的项目管控经验和全周期思维模式,让刘文成为这支新的项目团队中需要的人才。

“我现在其实相当于一个图书项目的负责人,手下还有4名下属。”刘文介绍,从前期的组建主编团队、作者团队,到中期的编写,后期配插图,交给出版社下印,再到后期营销思路的构建,她对整个图书项目的运行进行全周期管理。

尽管工作思路上有诸多相似,但毕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刘文的工作状态也与此前的焦头烂额完全不一样了。“现在5:30就下班了,以前在房企晚上8、9点下班是常有的事。”刘文说,过去即便是周末、休假也随时可能被艾特,时刻离不开手机,而现在则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陪伴孩子,不用担心会被打扰,“工作和生活可以割裂开”。

工作生活节奏的放慢,让刘文忍不住怀念过去在地产行业的时光。除了高薪之外,她对过去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多了分留恋。这个行业可以让一个毫无经验、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年轻人得到锻炼和快速成长,一年就能胜任基础的工作,两三年内成为专家,可以安心做螺丝钉,也有相应的上升通道,即便难跨越35岁的坎,此前的积蓄也能支撑起一个新的开端。

刘文也清楚地认识到,在地产行业持续收缩的当下,所有的民企现金流都非常紧张,大批裁员,“蛋糕已经很小了,出来了,就不太可能再回去了。”

尽管对未来的方向还在探索中,但刘文对能“摆脱”地产出身还是很感激,“简历上已经实现了转行,不再是地产出身了。”

“再过两年,考公的机会都没了”

90后的卫波转得也很彻底。在江苏读书的他,本科毕业后进入了一家施工单位,2016年某TOP3房企,2018年底从南方回到了郑州。

区域的转变,即便同样是高级成本经理一职,待遇出现了明显缩水。“通常在南方的话,这个职位在40万左右,北方则是20-25万元。”但这尚在卫波的接受范围之内。

郑州楼市在2020年沦陷,房价开始下跌。有数据显示,2020年郑州新房市场成交24万余套,是2016年以来销量最低的一年。此后的郑州再遭遇洪灾和疫情,市场接连受创。

市场下行的背景下,地产人薪酬缩水成为必然,“目前经理级别的工资已经降到六七千元”。而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郑州的月均工资为8651元。地产行业过去的高薪光环已然暗淡。

大环境不好,工资持续调降,再加上与新领导在业务、观念上的龃龉,2021年底,卫波选择了裸辞。辞职休息了一个月,他就开始投简历,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仅有少数的面试,但最后待遇太低也未再推进。

卫波觉得,当前的地产行业看不到出路,就算找个新公司,过不了多久又要面临裁员。“跟之前的朋友聊天,各家地产从这个月开始,又要进行新一轮的裁员了。”

现阶段只有部分经营状态比较好的公司尚有招聘需求,例如滨江、大家房产等。“其实他们是换血,需要换能力更强的人,不过因为现在出来的人太多了,这些企业也不公开招聘,全部是内推,而且要求特别高。”

“我们做成本的真不知道能转什么,好像除了审计,也没有太多关联比较强的岗位了。”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卫波,大胆地转行到了手工皮具加工行业。

2017年卫波在南京偶然间接触到了这个行业。“当时想买一个有质感的手包。”2019年的时候,他想,将来或许可以亲自动手做个礼物送给女朋友,便尝试自己动手做皮具。采购皮料、制作工具等,2019年至今,陆续投入了10-12万元。

尽管手工皮具是个小众行业,但随着年轻人对多样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个行业也在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目前一二线城市,特别是南方,有不少门店,生意也不错,”卫波说,有一家做得好的品牌主打中国风,在北京、上海都开了实体店。

于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卫波专注扎入了这个新行业。辞职之后,他还曾对手工皮具门店进行过实地考察,很多门店受到疫情影响,收入减少,而商场租金还不断上涨,压力也很大。“考虑自己存款,还有车贷房贷情况,加上现在疫情反复,决定先在家里做产品。”全靠自学、在踩坑中精进技术的卫波,由朋友介绍能收获到些许订单。

可惜,现实总是太骨感。之前卫波只是把手工皮具当做兴趣爱好,对营销也不十分精通,切入新赛道短时间内无法支撑起卫波的支出。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白天在家做包,晚上跑滴滴。“不过,油价涨了以后就没跑了。一是不赚钱,二来身体状况欠佳,姑且先躺了。”

“上周和在南方的朋友聊,也是地产成本岗的,他考上了老家的审计局,成功上岸。”卫波也在关注考公信息,“不然再过两年,考公的机会都没了。”

(应受访者要求,李俊、刘文、卫波皆为化名。)

标签: 房地产市场 社交媒体 华为地产 图书出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