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外卖小哥在送货。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不用排队,便能“打卡”人气餐厅;不跑市场,海鲜也能送货到家。近期,无接触配送的餐饮外卖让原本受到疫情冲击的餐饮行业重现生机。
“无接触”让外卖更火
疫情期间,不少地方启动应急响应,禁止饭店堂食,减少聚集风险。同时,一些外卖平台和商家推出无接触配送,最大限度地减少用餐风险,同时降低门店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停止堂食营业,采购的食材无法处理,员工工资、店面租金样样照付,一时间餐饮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广州市海珠区的一家小型精品甜品店老板温小姐说:“如果不开门,每天会浪费3000多元成本开销,对于我们这类小店来说,是很大一笔费用。”
已有140年历史的广州餐饮企业陶陶居原本定下的发展策略是只做堂食,如今,这家百年老店也被“无形的手”推向线上,做起外卖业务。
据介绍,上线外卖第一天,陶陶居17家分店总共收到的外卖订单数只有143单,但随着门店外卖步入正轨,各大门店出现了“爆单”。陶陶居后台数据显示,外卖客人的消费能力与堂食相差无几,广州各门店的每单消费在130元左右。
此外,西贝、海底捞、旺顺阁、京味斋等大型正餐连锁品牌也陆续搭上外卖列车。据美团数据显示,复工以来,全国重要城市餐饮外卖交易额和订单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深圳、广州、北京外卖订单总量分列全国前三。餐饮行业通过外卖平台复苏较快。
“全品类外卖”崭露头角
除了外卖送餐,“无接触配送”的网购生鲜因避免了进出传统肉菜市场的风险,成为颇受消费者欢迎的消费模式。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各大生鲜电商的订单出现大幅增长。盒马鲜生门店线上流量是去年同期的2.8倍,比节前消费最高峰也涨了1倍多。1月20日至2月28日,京东生鲜的整体销量近13万吨,全国蔬菜成交额同比增长274%。
自疫情发生以来,家住广州市白云区的黄女士就再也没有去过实体商超,“以前可能一个月会点两三次生鲜配送,春节期间两三天就买一次。价格虽然比市场的贵一些,但是让我更放心。”
在广东东莞,京东友家铺子与天福便利店合作,推出社区团购,满足社区居民购买新鲜食材的需求,用户通过京东友家铺子小程序购买商品,次日直接到天福便利店自提。截至2月17日,友家铺子肉禽类商品订单环比开团第一天增长110%。
“帮我去药店买点酒精,消毒的那种。”“要女生穿的厚袜子,有可爱的就买可爱一点的。”最近,饿了么骑手李天在订单备注里看到了五花八门的需求,不少消费者利用外卖平台购买日用品、药品等,全品类外卖在非常时期崭露头角。
“外卖经济”能否长久?
疫情过后,无接触配送会否消失?“外卖经济”能否延续增长趋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疫情期间逆势上扬的“外卖经济”带来了新用户,同时加速供应链体系和物流体系的成熟。但流量褪去后,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发展。
“公众应对公共安全问题而培育的习惯成了无接触业态持续发展的动力,但还需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冷链物流的建设。”盘和林说,“只有社区团购这一业态愈发成熟,才能真正保住疫情期间留下的用户,并不断争取新用户。”
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认为,以无接触配送为代表的“外卖经济”模式顺应了服务消费发展的大趋势,疫情结束后应该与传统服务方式“双轮驱动”,成为稳定和促进消费的新抓手。
线下生鲜超市7FRESH的负责人王敬说:“此次疫情可能成为零售发展的一个拐点,更多人习惯通过线上消费,更多企业意识到全渠道发展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无接触配送仍然缺乏相关标准和配套建设,在一些小区门口,货物到处摆摊、堆积,管理混乱。
来有为认为,长期来看,无接触配送还需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服务标准、搭建无接触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
标签: